市县动态

内江市市中区构建“四位一体”合作模式 催生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

  • 时间:2017-10-30

  • 浏览:252

  • 来源:

  • 作者:内江市供销社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内江市市中区针对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普遍存在规模小、实力弱、互助功能不强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,由区供销社牵头探索构建“生产合作、销售合作、信用合作、消费合作”四位一体合作体系,成立了市中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(简称农合联),并以“农合联+新型农业经营主体+农户”建立互助合作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,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、销售组织化程度,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抗风险能力,催生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
一、搭建合作平台,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。2016年,市中区委、区政府印发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》,由区委区政府引导,区供销社牵头,在自愿原则下组织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成立农合联。2017年,在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基础上,增加“消费合作”,打造“四位一体”合作模式,农合联内部设立综合行政部、产业发展部、销售指导部、信用服务部和财务核算部,其中财务核算部单独成立会计服务公司,挂“市中区农合联会计服务中心”牌子。农合联共吸收各类会员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6户,涉及农户5000余户。

二、开展生产合作,组织农产品规模化生产。1.建立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。以市场为导向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,由农合联组织、指导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新品种推广、新技术应用,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,为农合联成员提供生产、销售信息化服务。如:农合联在八个镇联合八个专业合作社(含贫困村),承办“稻鱼共生”综合种养项目,以稻鱼综合养殖方式,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。农合联种养采取全生态化、全机械化、全标准化模式为专业合作社服务;2.建立新型农资供应保障体系。发挥供销社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,农合联针对专业社需求,为8家专业社提供有机肥供应,打通了“供应商——专业社”的供应渠道。新建和改造提升农资配送中心2个,建成后由农合联托管,为农合联成员提供农资保障服务;3.建立新型会计代理服务体系。农合联会计服务中心为成员建立和规范财务制度,并为其提供财务代理、税务申报等服务。同时,市中区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委托农合联会计服务中心为全区14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会计核算服务,每个村集体每年支付1000元服务费,促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

三、开展销售合作,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1.打造农产品品牌。农合联运营市中区农业区域品牌“甜城乡土”,形成了“区域品牌+专合社品牌”的农产品品牌体系。如:农合联注册了“忆常心”大米商标,通过农合联统一组织生产,将全区贫困村产出的黄谷统一收购、统一加工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,今年累计销售大米11万斤,所得利润由村集体、农合联和贫困户按3:3:4比例分配,带动贫困户增收7万余元;2.强化销售服务。农合联协调专业合作社,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,为农产品拓展直销渠道,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。同时,农合联协调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部门,适时发布议价信息和展会信息,促进农产品“存得住、运得出、卖得掉、赚得到”;3. 建立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。农合联利用成员单位现有网点,对其信息化改造升级,构建乡村物流配送网络,发挥“互联网+”作用,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合作,推动农产品上行销售。今年,农合联承办“互联网+甜城乡土”农村电商产业交流峰会,吸引了内江、自贡、绵阳、乐山等市60余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参加。

四、开展信用服务,着力解决农民融资难。1.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。坚持政府主导、多形式推进,封闭性原则,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。农合联组建了市中区江龙农村资金互助社、市中区君亮畜禽养殖农村资金互助社,已累计为农合联内部成员提供贷款900余万元,促进社员增收100余万元;2.建立金融服务体系。通过区财政、供销联社和社会资本等多渠道出资,成立区级小额贷款公司,开展农村小微贷款服务。已为2家专业社提供信用贷款350万元;3.建立地方担保公司。采取“政府+企业+银行”合作模式,成立地方担保公司,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制定“助保贷”项目,为农产品生产、销售以及农村经营主体壮大提供金融支撑,化解专业社贷款难。

五、开展消费合作,农产品搭上终端消费直通车。由农合联组织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城市社区建立消费合作站,由消费合作站与城市大、小超市达成合作协议,实现农超对接,减少中间环节,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农产品。目前,已建立农产品消费众筹微信平台,招募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成员100余家。